一、施工前期准备
(一)施工方案与材料准备
方案确认:根据排烟冷却塔的结构类型、介质腐蚀性等级、设计要求,明确防腐材料类型及施工工艺,编制详细施工方案。
材料选型与检验:
主材:选择耐温、耐酸碱、抗老化的防腐材料,需提供出厂合格证、检测报告,并现场抽样送检。
辅材:配套固化剂、稀释剂、玻璃纤维布、砂纸、刮刀等,确保与主材兼容性。
设备调试:准备喷砂设备、高压无气喷涂机、搅拌器、检测工具等,检查设备运行正常,计量工具校准合格。
(二)作业环境与安全防护
环境控制:施工期间需确保环境温度、湿度符合材料要求,雨天、大风或结露天气严禁施工;若为密闭空间,需设置通风设备,保证空气流通。
安全措施:高空作业需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,设置安全护栏、安全网,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带、安全帽、防毒面具。划分作业区与警戒区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;动火作业办理动火许可证,配备灭火器。
二、基层处理
(一)表面清理与缺陷修复
混凝土基层:铲除表面疏松混凝土、空鼓层、旧涂层,用高压水枪冲洗表面粉尘、油污、苔藓等杂物,直至露出坚实基层。
检查并修复缺陷:对裂缝,用环氧砂浆填充;蜂窝麻面、露筋部位,先凿除松散部分,涂刷界面剂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修补;阴阳角打磨成圆弧角,避免应力集中导致涂层开裂。
钢结构基层:拆除旧涂层及锈蚀层,采用喷砂除锈,去除氧化皮、铁锈、油污,露出金属本色;局部难以喷砂部位,用角磨机手工除锈。
修复焊接缺陷:打磨焊瘤、飞溅,补焊脱落焊点,确保表面平整。
(二)基层预处理
混凝土基层:修复后表面用砂纸或角磨机打磨平整,再次清理粉尘;检测表面含水率,若含水率过高,需通风干燥或涂刷防潮底漆。
钢结构基层:除锈后 4 小时内涂刷底漆,防止二次锈蚀;底漆实干后,检查表面是否有漏涂、针孔,打磨光滑后进入下道工序。
三、防腐涂层施工
1. 底漆施工
采用辊涂或刷涂方式,均匀涂刷一道底漆,厚度控制在 30-50μm;确保无漏涂、流挂,实干后进入下道工序。
2. 玻璃鳞片胶泥底层施工
搅拌混合:按比例将玻璃鳞片胶泥与固化剂混合,确保均匀无颗粒。
涂抹与刮平:用抹刀将胶泥均匀涂抹在基层上,厚度控制在 1-2mm,采用 “十字交叉法" 刮涂,确保涂层致密,无气泡、褶皱;阴阳角、边角部位需重点加厚。
3. 玻璃纤维布增强层施工
待底层胶泥表干后,铺设第一层玻璃纤维布,用抹刀将布压入胶泥中,确保布与胶泥贴合紧密,无气泡、起皱,布的搭接宽度≥50mm。
在玻璃布表面继续涂抹第二层胶泥,厚度 1-2mm,覆盖布面,刮平后检查是否有露布现象,必要时补涂。
若设计要求多层增强,重复 “胶泥 + 玻璃布" 工序,每层施工间隔需时间要求。
4. 面层施工
增强层胶泥实干后,涂抹面层玻璃鳞片胶泥,厚度 0.5-1mm,用抹刀刮平收光,确保表面平整光滑,无明显抹痕。
若采用聚脲或涂料体系,面层可改用高压无气喷涂施工,确保涂层连续无针孔。
5. 固化养护
涂层施工完成后,在环境温度下自然固化,固化期间严禁踩踏、撞击或接触腐蚀性介质;若环境温度较低,可采用加热设备升温养护,缩短固化时间。
四、质量检测与验收
1. 外观检测
涂层表面需平整、光滑,无漏涂、气泡、裂纹、针孔、流淌等缺陷;玻璃纤维布无外露,搭接宽度符合要求。
2. 厚度检测
用漆膜测厚仪在涂层表面随机抽样检测,总厚度需符合设计要求,单点厚度偏差≤-10%。
3. 附着力检测
采用划格法或拉开法检测:划格法;拉开法。
4. 致密性检测
电火花检漏:使用电火花检漏仪对涂层进行全面扫描,无击穿现象,确保无针孔。
本文采摘于【小蝌蚪视频下载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】主页
小蝌蚪视频下载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
© 2025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11028529号-7